「学术百家」侯春|传统美学中的“空灵与玄远”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点击:5282次
    •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侯春   中国美协会员、湖北美术学院教师
       


       

        图  侯春《大风景-中国红之二》115x65cm 2020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深受老庄哲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明显并且巨大的。在中国古代的多数艺术家及艺术理论家看来,美不仅是外在于心的客观世界,更是审美对象主观构造的主观世界;“美”离不开人类的审美活动。
       


       

        图  侯春《大风景-中国红之一》115x65cm 2020
       

        中国传统美学理论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虚幻的意象世界,这个虚幻的意象世界,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上的“美”(包括各种审美形态)。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赋予“意象”的最一般的定义是“情景交融”。
       


       

        图  侯春《大地》80x135cm 2020
       

        我们这里说的“情”与“景”,不能简单理解为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情与景高度融合后体现出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的主观精神世界。
       



       

        图  侯春《恍惚的自画像》40x30cm 2020
       

        这个真实的主观世界就是中国道家所说的“自然”,它不是逻辑上的客观“真”实,而是存在于心的主观 “真” 实,意象世界不是物理世界,而是对“物理世界”的超越。而美(意象世界)又是离不开真的。
       


       

        图  侯春《山河》76x54cm 2019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便是这种意象世界的一种主观呈现方式。这种状态是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状态,是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
       


       

        图  侯春《一个物的九种存在方式》68x165cm 2012
       

        于是,我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几乎不追求物象的客观真实,只讲求画面色彩关系和画面物体的位置,面积大小,肌理以及笔触的安排,点线面是构成画面形式感的重要元素。
       


       

        图  侯春《有梅绽放的原野》40x30cm 2020
       

        画面中偶发的东西多了,如何将每一个水迹,甚至每一根透出来的铅笔痕迹都在不经意中把它保留下来,在画面深入时在做减法去掉多余的东西,让画面处于极简的状态,这是“技术”手段的艺术呈现。
       


       

        图  侯春《三棵松二》(布面油彩)70x50cm 2016
       

        艺术创作本身有规律可循,材料,技术以及时间,地域环境的不同画家的作品在风格,面貌及审美情趣上都会各不相同,但勿需质疑的是,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做到“技”与“艺”的完美结合。
       


       

        图  侯春《果树》(布面油彩)70x50cm 2016
       

        应该说绘画只有超脱物象或形体束缚,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表现,才能捕捉并呈现更高的精神存在。
       


       

        图  侯春《今夕何夕之五龙宫的墙》(纸本丙烯)41x32cm 2016
       

        2020年的作品,一改画面中惯用的技术手段,在形象的不确定中暗示出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图  侯春《云山图》76x54cm 2020
       

        它以极简而无明显色彩倾向的色块表达出那些语言难以企及的情感与记忆,在有限空间中用光影的变化去显现万象的无常与演化。
       


       

        图  侯春《物的存在方式》56x76cm 2015
       

        这种象外之象,让作品模糊了题材的界限与定义,从而获得了深度解读欣赏的文本蕴含,从而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灵与玄远”的意象审美境界,有了神韵上的相通。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报道:
       


       


       

             侯春艺术展出:

        2002年:油画作品《静物》物言物语湖北小幅油画小型雕塑展(优秀奖);

        2003年:油画作品《状态之一之二 之三》 第二届湖北油画展(优秀奖);

        2004年:水彩作品《合之一》第十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04年:水彩作品《合之一》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6年:首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学术奖);

        2006年:油画《绿山水.红》 湖北省中国山水画 油画 水彩风景作品展 (优秀奖);

        2006年:水彩作品《合之五》第五届湖北省水彩粉画作品展(学术奖);

        2008年:水彩作品《云飘过》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

        2008年:水彩作品《合系列》第三届湖北高校美术作品展(银奖);

        2009年:水彩作品《合之29》第十一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09年:水彩作品《合之29》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0年:水彩作品《合之19》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2010年:水彩《合之五》首届上海国际水彩双年展;

        2010年:水彩作品《合之19》第四届湖北高校美术作品展(金奖);

        2012年:首届楚天文艺奖(优秀奖);

        2012年:水彩作品《合系列》第五届湖北高校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3年:首届深圳国际水彩双年展;

        2013年:水彩作品《四个物的一种存在方式》深圳国际双年展);

        2014年:水彩作品《山海大荒》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4年:水彩作品《山海大荒》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5年:水彩作品《今夕何夕》第二届深圳国际双年展;

        2015年:一方水土武汉印象水彩画展;

        2015年:水彩作品《物的一种存在方式》入选百年华彩 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

        2016年:水彩作品《云山图系列》三张和彩 第二届青岛国际水彩双年展;

        2016年:第二届武当文艺奖二等奖;

        2017年:美丽乡村武汉印象美术作品展;

        2017年:新时代新使命湖北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2017年度优秀作品展;

        2018年:第三届学院空间美术作品展金奖;

        2019年:第13届全国美展湖北省美术作品展;

        2019年:第四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

        2019年:首届全国水彩画风景作品展;

        2019年:第二届全国水粉画作品展;

        2020年:第12届全国水彩水粉画作品展(入会资格)。
       

        责任编辑:刘梅

       中国艺术品商城 - 品鉴 交流
    • 陶瓷
    • 玉器
    • 文房
    • 书画
    • 收藏
    • 茶艺
    • 紫砂
    • 乐器
    • 工艺